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

青年之声·马克思主义学院之“精准扶贫”讲座

2016年12月20日  19:05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记者 林晓刚 点击: [打印] [收藏] [关闭]

    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湘平老师于外语楼202开展了一场关于高校精准扶贫的讲座。刘老师通过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困问题仍然很突出。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党中央加强扶贫力度,对扶贫任务做了细致的规划,实行扶贫责任制,将扶贫工作上升到政治任务。

    青年之声·马克思主义学院之“精准扶贫”讲座

    刘老师首先以自己的家乡的贫困县为例,从过去国家直接向县政府拨钱的输血式扶贫,缺少制度上的约束。转变到现在的造血式扶贫,即规范性、制度性、有效性和长期性扶贫,为扶贫的地方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建设,对扶贫资金严格管控管理。这一转变使得多年的贫困县的贫困状况有了较为大的改观,当地人民的幸福指数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接下来,刘湘平老师对我校所帮扶的贫困地区——陵水县本号镇亚欠村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他说到,我校的扶贫工作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扶,要改变过去扶贫的依赖性和惰性的弊端而去进行观念和教育上的帮扶,这才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对我校扶贫对象的贫困原因和脱贫意愿进行思考性的分析。他认为,贫困的原因多是家中有疾病的老人缺少劳动力或者孩子上学家庭负担大。这些都是贫困的客观原因,是可以解决的,而贫困户的主观原因是难以改变的。他讲到,贫困户的脱贫意愿强烈,扶贫工作开展就很容易;反之,如果贫困户脱贫意愿不强烈扶贫工作开展就十分困难。他认为对于这种扶贫观念不强烈的,应该从教育和观念上改变,让贫困户体悟到脱贫的重要性。

    刘老师还对我校贫困生的扶贫工作进行了讲解,学校对待贫困生的住宿费和学费有一定的减免,并且学校还专门设定助学金和奖学金对我校贫困生进行贫困补助,使得很多学生因此得以有了继续学业学习的物质保障。

    最后,刘老师强调扶贫制度的重要性。他说,一个政策的实施和开展,离不开一个国家和政府制度的保障和支持。同时,也希望在座的学子能够好好思考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为我国扶贫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