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海上新丝路生命生态科学大会专题报道
2020年12月08日 19:28 来源:宣传部 点击: [打印] [收藏] [关闭]
朱健康、邓兴旺院士等专家作大会特邀报告
(记者:胡在针)12月6日上午,第二届海上新丝路生命生态科学大会特邀报告在海南师范大学田家炳二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学术盛宴大咖云集,会议聚焦生物组学,邀请到中国科学院植物逆境中心朱健康院士、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邓兴旺院士以及傅向东、徐平、张亮生、徐小东、戴绍军五位研究员做大会特邀报告。
本次会议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上海师范大学戴绍军教授主持。朱健康院士首先作《Gene editing technologies for precision molecular breeding of crops》报告,介绍了基因编辑的研究进展并展示了基因编辑取得的成果,还介绍了世界首创的香味玉米这一基因编辑产品。接着邓兴旺院士作《水稻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报告,详细讲授了第三代杂交水稻的育种过程所用的技术原理以及取得的成果。
第二阶段会议由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旭初教授主持,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傅向东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徐平教授,浙江大学张亮生教授,河南大学徐小东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戴绍军教授分别作《Towards sustainable green revolution》、《特异灵敏泛素化修饰高校检测技术研究》 、《花卉基因组与开花植物的进化》、《植物生物钟》、《蛋白质氧化还原对小花碱茅逆境应答的调控作用》专题报告。戴绍军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从1950年以来东北地区盐碱地面积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畜牧业、粮食生产和生态安全。因此发掘重要盐碱地植物基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并从生理、生态、基因等方面介绍了耐盐碱牧草小花碱茅。
每一位专家的报告都十分精彩,台下的老师同学们积极提问交流。在这个温暖的冬季,大家聆听前沿之声,共享学术盛宴!
(摄影:吴虹赛)
中国科学院植物逆境中心朱健康院士作大会特邀报告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邓兴旺院士作大会特邀报告
傅向东、徐平、张亮生、徐小东、戴绍军作大会专题报告
5日分会场一:“生命健康与蛋白质医疗”专题
(记者:胡在针)12月5日下午,第二届海上新丝路生命生态科学大会分会场一之“生命健康与蛋白质医疗主题会议”在我校田家炳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次会议以促进海上新丝路生命生态科学研究,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和海南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军事医学研究院张令强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陈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吕海涛博士等9位生命科学领域专家分别作报告,我校师生代表及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全体学生聆听报告。
此次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平主持。首先由军事医学研究院张令强研究员作题为《Neddylation of PTEN regulates its nuclear import and promotes tumor development》研究报告,接着湖南师范大学陈平教授作报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富集级鉴定方法探究及应用》,就二氧化钛,铋,铁,锆对磷酸化肽段富集能力进行探究,并介绍目前磷酸化富集方法。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研究院吕海涛博士针对主题《Precision-targeted metabolomics enabletranslational innovations in biomedicine》作出相关报告,并就其他专家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
第二阶段会议由吕海涛博士主持。军事医学科院秦伟捷研究员作《基于新材料、新试剂和生物质谱技术的糖蛋白质组分析新方法与应用研究》报告。接着军事医学科学院于晓波教授就当前大家最为关心的新冠肺炎讲授《新冠疫情下的精准医学研究》,主要介绍了血液蛋白组学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李栋教授作报告《ExplorationofTarget Spaces in the HumanGenomeforProteinandPeptideDrugs》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谢鹭教授在《免疫原性肽的预测及筛选》报告中提到,目前SARS-CoV-2疫苗的研发进展,国内已经有5款疫苗进入Ⅲ期临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宋驰则通过《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中药植物基因组研究》指出了本草基因组测序面临的挑战和已经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的规划。最后,南京大学籍晓云博士作了《Structural insight into hnRNP A2/B1recognizing U-shaped DNA structures》报告。
(摄影:曹若晗)
张令强、陈平、吕海涛作大会专题报告
秦伟捷、于晓波、李栋、谢鹭、宋驰、籍晓云作大会专题报告
5日分会场二:“基因组与蛋白质组”专题 我校王士泉教授作海马齿研究报告
(记者:苏定喜)12月5日下午,基因组与蛋白质组专题报告会在田家炳104室召开。各学校的专家学者,我校师生代表参加此次专题报告。
该报告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中科院植物所王文达教授主持,鲁东大学张洪霞教授、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梁承志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高立志教授分别作《杨树转录因子PdMYB118在伤诱导花青素合成中的功能研究》《基于新一代测序的植物基因组研究》《橡胶树基因组的破译:大戟科植物的进化、胶乳生物合成与橡胶树驯化》研究报告。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王士泉教授作《盐生植物海马齿的耐盐机理及其应用价值》的专题报告,从海马齿概况、蛋白质组技术在海马齿耐盐机理研究中的应用、海马齿的应用价值三个方面向参会人员详细讲述了对于海马齿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果。
第二阶段由鲁东大学的张洪霞教授主持,济南大学的秦晓春教授作了《绿藻光系统I结构及其能量传递途径》研究报告、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王文达教授作了《海洋硅藻光合膜蛋白结构及其光适应机制》研究报告、海南大学的王文泉教授做了《热带模式植物木薯淀粉高效积累研究进展》研究报告、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迟伟教授做了《叶绿体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及其生理作用》研究报告、福建农林大学的郭忠斯教授做了《Phospholipids regulate RNAi-mediatedantiviral innate 》研究报告、杭州农科院的阮松林教授做了《蔗果四糖通过多种信号途径调控水稻根系对冷胁迫的响应蛋白质调控机制》研究报告。
会上,教授们向参会人员介绍了自己所研究的项目,认真仔细地讲解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并且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本词报告会虽长达四小时,但老师同学们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丝毫不觉得疲惫。
(摄影:吴虹赛)
张洪霞、梁承志、高立志三位教授作大会专题报告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王士泉教授作海马齿研究报告
秦晓春、王文达、王文泉、迟伟、郭忠斯、阮松林六位教授作大会专题报告
5日分会场三“基因组与蛋白质组”专题:我校陈光英、刘强教授作红树林、海防林研究报告
(记者:付子卓)12月5日下午,第二届海上新丝路生命生态科学专题在田家炳一楼三号报告厅召开。华南农业大学王俊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郭明全教授,海南大学徐静、路延笃、任明迅、谭正洪、黄青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刘虎虎教授以及海南师范大学陈光英、刘强教授分别作报告。
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陈光英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红树林资源的相关情况,紧接着对红树内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现况做了阐述,陈光英指出目前研究的化合物主要有以下三类,混源萜类化合物、异香豆素类化合物、连烯类化合物。其次从四个案例入手,介绍了生物活性化合物及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现况,以直观形象的物质结构图对研究步骤做出了展示。在报告末尾,陈光英教授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做出了介绍,欢迎大家积极报考海南师范大学,期待与大家一起共建美丽海南岛。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刘强教授主要针对海南岛海岸带植被的生态退化问题、海南岛海防林生态恢复与建设的策略与实践、海南岛红树林湿地生态恢复的研究与探索三方面展开报告。在讲解伊始,刘强用一句“穿裙戴帽披花衣,女孩小辫垂脚跟”生动形象的描述了海南岛的生态格局。他表示,如今海南岛热带海岸带植被的生态退化问题严重,并通过一张张照片、拟人化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了植被破坏原因以及对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展示了拯救濒危乡土红树植物红榄李等社会服务实践过程。报告最后,刘强用“待到红榄烂漫时,他在丛中笑”这句话,寄托了对恢复海南岛海岸植被恢复的信心与决心。
教授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详细精彩的讲授,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困难以及对报告的不解之处提出问题,各位教授耐心解答,同学们收获颇丰。
(摄影:吴娱)
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陈光英教授作红树林研究报告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刘强教授作海防林研究报告
6日分会场一:“生命组学与创新创业”专题 我校王旭初教授作橡胶草研究报告
(记者:段继亚)12月6日下午,第二届海上新丝路生命生态科学大会分会场一之“生命组学与创新创业”专题讲座在田家炳二楼报告厅举行。本场讲座邀请王旭初、王永飞、董益阳等九位教授向同学们分享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激励同学们奋发图强,砥砺前行。
会议第一阶段,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王旭初教授首先作报告。他将自己研究过程中的经历与心得总结为“一件事情,二种植物、三个故事,四项事故”,展现了王旭初教授的奋斗过程与励志往事。最初的开始,是始于一篇关于蛋白质组的3万字内容被删减的只剩下3000字的“事故”,最终的结果便是如今已经成型了的科学著作《植物蛋白质组学》。在一段故事衬托后,王旭初教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项目——天然橡胶合成调控蛋白质机制及新型产胶植物橡胶草分子进化研究。他向同学们介绍了天然橡胶的重要性及其用途,由此引入了研究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模式植物——橡胶草,这种生长周期短,耐贫瘠,不会与粮食争地,适种范围广且适合机械化收割的植物,是非常有前景的天然橡胶补充作物和潜在的代替植物,可有效缓解我国天然橡胶资源不足的问题。最后,王旭初教授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一棵树,一株草,一件事,一生情”。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同学们:一生只做一件事,力争做到极致!
来自暨南大学的王永飞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的董益阳教授、湖南农业大学的柳亦松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王勇为教授也分别介绍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详细讲解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结果与应用。
会议第二阶段,来自上海鹿明生物研究院的舒烈波、上海天能科技中心的孟诚卫、海南世银能源集团的马冰峰、上海拜谱生物研究中心的呼建文则将生命组学的研究与创业报国相联系,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不忘初心、产业报国,勇于向自己的人生提出挑战。
(摄影:鄢琛源)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王旭初教授作橡胶草研究报告
6日分会场二“基因组与蛋白质组”“生命组学与基因功能”专题
(记者:闫雪松)12月6日下午,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生命生态科学大会二号分会场,与会专家学者就基因组的相关科研成果作了报告展示。
第一阶段围绕“基因组与蛋白质组”专题展开,华南农业大学王少奎担任主持,四川农业大学李伟滔、中国医学科学院贺玖明、广西大学王海峰、中科院上海植生所李轩、首都师范大学刘良玉先后作报告。其中,贺玖明关于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新方法及其应用,以其独特的制片方式和精彩的图片展示令人印象深刻。他以大鼠不同的脑切片为例,为我们展示了各种物质在脑中的分布情况。王海峰带来的DNA甲基化与甘蔗多倍体进化在实际应用方面影响也不小。甘蔗是众多糖来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通过基因手段丰富其含糖量以及抗病能力可以对甘蔗的产量以及糖的供应代来巨大的提升。
第二阶段围绕“生物组学与基因功能”专题展开,中科院上海植生所李轩担任主持,中科院植物研究生杨文强,华南农业大学王少奎、祝钦泷、夏瑞,广西大学陈玲玲,四川农业大学陈晓琼分别作报告。其中,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杨文强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在阐述众多生物现象时穿插了形象化的比喻,为会场带来了一丝活泼的气息。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祝钦泷带来的植物高效基因编辑工具PhiCBEs十分具有亮点。一直以来,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一直是各个基因科学团队争相开发的一大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祝钦泷团队开发的PhiCBEs基因编辑工具,点亮了新的里程碑,为基因科学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摄影:林凤娇)
贺玖明、王海峰作大会专题报告
杨文强、祝钦泷作大会专题报告
6日分会场三“生态环保与资源利用”“生态环保与研发应用”专题:
我校王崇太教授作太阳能研究报告
(记者:付子卓)12月6日下午,第二届海上新丝路生命生态科学大会分会场三的报告会如期举行。海南师范大学王崇太,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院马小飞,西北工业大学舒凯,河南大学闫大伟,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钟才荣,福建农林大学陈栩,四川农业大学李立芹,河南大学唐宁、白玲以及吉林大学张英玖等教授分别作报告。
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的王崇太教授利用清洁能源转换为电能,进一步用于水体污染物处理。他的报告题目是《Keggin型TMS-POMs的光催化性能及其在水体有机污染物控制中的应用》,从研究背景、POMs的结构与光催化性能、POMs在水体有机污染物控制中的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研究现况。高效利用太阳能是人类梦寐以来的向往,王崇太教授的团队就一直在探寻如何利用太阳能来帮助海洋污染物的控制。他首先讲解了降解污染物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后转变为自由羟基。在报告过程中,形象的空间结构示意图,表示出不同的过渡元素特点;性能测试阶段,则用直观形象的图表展示出产品的优越性。王崇太教授的团队在性能测试阶段利用了3D打印技术,模拟了实际应用的场景,将实验室研究走向现实,充分实践,保证研究真正落实。报告结尾,王崇太教授对自己的团队表示了感谢,也欢迎同学们能够来到自己的实验室一起研究、研讨。
(摄影:林凤娇)
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王崇太教授作太阳能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