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教育学院2021年榕树讲座计划(11月29日—12月5日)

2021年11月26日  19:33 来源:本站 点击: [打印] [收藏] [关闭]

校内教师讲座

活动1

主讲题目: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常见问题的干预与矫正

主讲人:沈小婷

时间:2021年11月29日19:30-21:00

地点: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外语楼410

主办学院:教育学院

主讲人简介:沈小婷,女,讲师。西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主要从事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海南省社科联项目1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章3篇。完成著作1部,参编教材2部。

内容简介:介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常见问题行为的涵义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行为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常见问题行为的典型特征进行解释说明,介绍几种常见的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技术,其中重点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社会性交往异常的典型问题——自闭症进行详细讲解说明,通关观看相关科教片对自闭症有充分、全面的认识,通过讲座使学生对不同维度下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后期在实践中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行为的诊断和干预打好学科基础。

 

活动2

主讲题目:理解视域下的“学生问题”行为及教育应对

主讲人 :周金山

时间:2021年11月29日(周一)11:45-13:15

地点:海南师范大学龙昆南校区田家炳404教室

主办学院:教育学院

主讲人简介:男,1985年生,湖北鄂州人,教育学博士,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道德教育,教育民主,教师专业发展。曾在教育学报、教育研究与实验、现代教育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10多篇文章,现主持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海南省教育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内容简介:如何应对学生“问题行为”是教育实践中的棘手难题,理论界很早就展开了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但已有研究明显存在着明显的局限。具体来说,已有研究大多都将“问题行为”置于规范性层面进行考察,将“问题行为”视作一种偏离常规的不合理或不合规行为,而没有针对学生“问题行为”本身进行本体论层面的意义解读,反映在现有话语体系里,学生的“问题行为”只是规范视野下被改造的对象,缺少对“问题行为”背后主体意向性的关照,使得“问题行为”背后的主体被遮蔽了,其后果必然是教育行动过程中缺乏学生主体的视角。有必要引入哲学解释学、现象学的视角,在把握“理解”内涵的基础上,揭示教育中对“问题行为”的种种错误解读,进而为教师合理面对与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提供相关的理论解释与行动指引。

 

活动3

主讲题目:学生“问题行为”的理解及教育策略

主讲人 :周金山

时间:2021年11月30日(周二)11:45-13:15

地点: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文学楼508教室

主办学院:教育学院

主讲人简介:男,1985年生,湖北鄂州人,教育学博士,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道德教育,教育民主,教师专业发展。曾在教育学报、教育研究与实验、现代教育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10多篇文章,现主持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海南省教育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内容简介:如何应对学生“问题行为”是教育实践中的棘手难题,理论界很早就展开了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但已有研究明显存在着明显的局限。具体来说,已有研究大多都将“问题行为”置于规范性层面进行考察,将“问题行为”视作一种偏离常规的不合理或不合规行为,而没有针对学生“问题行为”本身进行本体论层面的意义解读,反映在现有话语体系里,学生的“问题行为”只是规范视野下被改造的对象,缺少对“问题行为”背后主体意向性的关照,使得“问题行为”背后的主体被遮蔽了,其后果必然是教育行动过程中缺乏学生主体的视角。有必要引入哲学解释学、现象学的视角,在把握“理解”内涵的基础上,揭示教育中对“问题行为”的种种错误解读,进而为教师合理面对与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提供相关的理论解释与行动指引。

 

活动4

主讲题目:制度伦理与学校德育变革

主讲人 :周金山

时间:2021年12月1日(周三)11:45-13:15

地点: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公共204教室

主办学院:教育学院

主讲人简介:男,1985年生,湖北鄂州人,教育学博士,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道德教育,教育民主,教师专业发展。曾在教育学报、教育研究与实验、现代教育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10多篇文章,现主持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海南省教育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内容简介:现代社会,人们过的是一种制度化的生活,制度规限、激励、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在制度化的生活体系下,如何引导个体积极向善行善?个人伦理视角给出的答案是强调个人的自我修炼与道德自觉,这对于提升个体的道德意识与水平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个人伦理的视角是存在局限的,它无法规避现代社会大面积的道德溃败。制度伦理则强调制度本身的伦理性,以制度的公正,培育人们普遍的道德心理和条件。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