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

抗击新冠肺炎

新闻关注

在抗疫中锤炼党性——历史文化学院王志强三亚抗疫纪实

2022年09月06日  19:34 来源:历史文化学院 点击: [打印] [收藏] [关闭]

    8月9日中午时分,带着学校许玫书记的殷殷嘱托,海南师范大学第三批13名志愿者开始奔赴三亚抗疫前线,历史文化学院王志强老师光荣地成为其中的一员。经过4个多小时的长途颠簸,支援队伍来到了三亚崖州区南滨居。晚上,南滨居委会书记介绍了片区的疫情现状——从8月1日到9日,该片区已有确诊病例近70例。听到这个消息,大家不禁心头一紧,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抗疫如战役”。就这样,王志强被分到施顿酒店1点位(高风险区)做核酸信息采集员。

    8月10日早晨4点30分起床,5点钟到点位后,王志强马上投入了战斗。尽管提前通过视频学习了穿防护服的要领,但当自己真正去穿的时候还是手忙脚乱。穿好后,身边的医护人员提醒道:“你这样穿不符合要求,有被感染的风险啊!”听闻此言,王志强只能再次检查调整。看来要想做一个真正的“大白”,从穿防护服开始即是一种挑战。

    高风险区每天必须由工作人员上门采集核酸。于是“打开房门,带好口罩,准备好健康码,准备做核酸啦”成为王志强在工作期间说得最多的话。在信息采集的时候总会遇到不同的状况:昏暗的楼道里加上面罩起雾看不清东西;穿防护服爬楼喘不过气;最大的挑战则是没有手机信号。经过二十几天的坚守,王志强已经熟悉了所有楼栋的不同情况——哪一户有没有人,有几个人,哪家有老人,哪家有小朋友,甚至有些住户的电话等信息都了然于胸。期间,该点位换了五支医疗队,王志强也从当初面对被感染的恐惧,到后来对于工作充满了自信。他更是见证了南滨居从高风险区降为中风险区,再到低风险区的抗疫全过程。正是这份坚持,这份责任心,这段从新兵成长为老兵的经历,为南滨居抗疫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除了做好入户核酸信息采集工作,王志强还要承担入户送爱心包与南滨居海师小分队的宣传工作。每天上午核酸信息采集工作结束后,回到驻地的第一件事就是通知大家在群里反馈每个人采集的信息数据,汇总数据并完成当天的工作纪要。在三亚抗疫期间,王志强共完成海师七人小分队抗疫纪要23篇,学校微信公众号新闻稿1篇,工作总结1篇。

    在抗疫工作中,王志强锤炼了党性,促进了自我成长。虽然疫情已经发展到第3个年头,但当真正说要到高风险区工作,直接面对阳性或密接人群时,每个人都会有些许恐惧和紧张,王志强也不例外。但当三亚需要支援时,作为党员志愿者,王志强选择了义无反顾冲锋在前,这种“逆行”的行为无疑是党性最好的展现。

    在二十几天的抗疫过程中,王志强不但要克服被感染的恐惧心理,还要面对单一的饮食,遭遇腹泻、嗓子痛及因穿防护服引起的痱子等身体上的不适,更要忍受每天穿防护服爬楼的那种闷热......面对诸如此类的困难,王志强都坚持了下来。王志强常说,在疫情时代,能够真正做一次志愿者,绝对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而他也为能有机会给三亚抗疫的胜利贡献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这次抗疫的经历更让王志强认清了一个事实,病毒其实不可怕,如果每个人都做好个人防护,听从抗疫要求,其实被感染的风险是很小的。所以,他认为,把疫情防控的宣传工作做到位,应当是疫情常态化时代抗疫的一项重要工作。

    王志强全身心投入到当地的抗疫工作,完全服从当地抗疫工作安排,得到了当地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们由衷的感谢。入户采集核酸后,总能听到“谢谢、你辛苦了”的问候,王志强说:“听到这些感谢,志愿服务工作再苦、再累、再危险都是值得的。”

在抗疫中锤炼党性——历史文化学院王志强三亚抗疫纪实

历史文化学院王志强老师在三亚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