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推介】化学与化工学院陈光英教授团队在红榄李内生真菌活性代谢产物方面取得最新研究成果
2023年04月03日 18:41 来源:本站 点击: [打印] [收藏] [关闭]
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我国仅见于海南岛海岸边的少数残存分布。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主要对红树植物红榄李资源维护、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而鲜有文献对红榄李的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报道。化学与化工学院陈光英教授团队基于分子网络和OSMAC策略,从红榄李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HLLG-122中分离得到了9个新的混源萜类化合物peniciacetals A− I (1-9),以及5个已知的相关类似物 (10-14),结构如图1。其中,化合物peniciacetals A−B (1-2) 和peniciacetals C−D (3-4) 分别为具有6/6/6/6/5和6/6/6/5/6五环体系的新颖isodhilaranes类混源萜,该骨架类型的混源萜为首次报道。上述研究成果近期以题为“OSMAC strategy integrated with molecular networking discovery peniciacetals A− I, nine new meroterpenoids from the mangrove-derived fungus Penicillium sp. HLLG-122”的研究论文发表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Bioorganic Chemistry》。我校2020级博士研究生覃玉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陈光英教授和黎婉珊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新化合物peniciacetals B-C (2-3) 和peniciacetals E-F (5-6)对HepG2和MCF-7肿瘤细胞系显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此外,化合物Chrysogenolide E (14) 对HepG2, MCF-7, HL-60, A549, HCT116 和H929癌细胞系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其能诱导HL-60癌细胞凋亡,为深入探究其细胞毒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这些具有新颖结构混源萜类化合物的发现为真菌来源的3,5-二甲基苔色酸 (DMOA) 衍生的混源萜类化合物的化学多样性提供了新的骨架结构类型,同时为发掘红榄李内生真菌来源的药物先导化合物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22177023和41866005)、海南省重大科技项目 (No. ZDKJ202008)和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221RC1054)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5206822006770(供稿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